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

已有 3564 人浏览分享

开启左侧

“A版”ThinkPad E30:商务新时代的宣言

[复制链接]
3564 0
西装,领带,皮鞋,曾经这些装束就代表了商务,代表了身份。然而,随着众多个性鲜明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,并逐渐成为与大企业并肩的社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,这些标签正在被历史揭去。更多年轻的商务精英们开始渐渐脱下西装,解下领带,换掉皮鞋,给自己贴上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标签。

  沉稳、可靠,正如一袭黑色西装,一直是ThinkPad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。也正因其沉稳可靠,ThinkPad一直以来承担着企业赋予的信任,成为商务办公的首选品牌。但是,时代的潮流中,ThinkPad也需要不断突破,赋予自己新的形象。  

  不负众望,ThinkPad Edge系列在变革的潮流中脱颖而出,新推出的ThinkPad E30从外观、色彩到内置的AMD平台,颠覆了人们对ThinkPad的传统印象,也为商务笔记本电脑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,它的出现,宣示着商务笔记本电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。  
   
印象:商务也可以充满活力  
   
  曾经,笔记本电脑被看作是高端的生产工具,也只有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才会为员工提供笔记本电脑。那时的ThinkPad与大企业的形象可谓天作之合。稳定、可信的设计,出众的耐用性和安全性,给人一种实力的证明。  

  然而,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,笔记本电脑已经走下神坛,开始普遍被人们使用。中小企业和商务个人用户也开始成为笔记本电脑的消费主力。IDC最新数据显示,2010年全球中小企业及商务个人用户笔记本电脑市场容量将达到4500万台。  

  2008~2009年的金融风暴中,大企业纷纷缩减开支,而中小企业则成了IT 消费的重要支撑力量。但是,对中小企业的用户来说,希望自己的行头能够简洁得体,同时又个性鲜明,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。而传统的商务笔记本电脑的形象与之差距甚远。  

  在这样的背景下,ThinkPad首先做出了自己的反应。联想与AMD携手打造的ThinkPad Edge E30家族新系列产品采用不同的色彩、全新的设计理念承载了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。  

  与依然沿袭传统形象,继续为大企业稳重形象提供IT支持的其他ThinkPad 产品线相比,“A版”Edge E30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充满活力。红点指点杆和醒目的标识印证其血统的同时,靓丽的外观、跳跃的颜色都彰显出鲜明的个性,给人留下鲜明印象。而这,也正是中小企业所迫切需要的。  

  商务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笔记本电脑?全新的ThinkPad E30给出了新的答案。而这股潮流也必将席卷市场,让商务笔记本电脑市场发生新的变革。  
   
应用:多选择才是硬道理  
   
  正像西装革履的传统形象一样,人们对商务应用,也有着跳不出的框架思维。因此,商务笔记本电脑往往仅仅做到稳定可靠,并为之配上最高的处理器,却在图形性能等方面严重缺失,这也是传统思维定势所致。而用户也受制与此,没法按照自己的应用需求寻找更合适的产品。商务笔记本电脑市场只是按部就班的升级换代。正是因此,商务笔记本电脑总给人留下刻板的印象。  

  与AMD携手,是ThinkPad Edge E30系列在外观变革之外做出的更明智、更关键的决定。也是对人们传统观念造成更大影响的决定。

  ThinkPad E30起到了推动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作用。在缺乏选择的环境中,PC厂商和处理器厂商都缺乏前进的动力,这就限制了产业的发展。而基于AMD硬件平台的 ThinkPad E30的变化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新的竞争。竞争永远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,新系列ThinkPad E30之后,也一定刺激整个市场,让更多变化多端的产品出现。而平台选择的多样化,也必将促使笔记本电脑的核心——计算芯片不断向前发展。  
   
  AMD VISION Pro平台在ThinkPad上的应用,让人耳目一新。新平台给ThinkPad E30带来了新的动力,也给了用户更多的选择机会。用户现在不必让自己的应用习惯去适应笔记本电脑,而是可以挑选适合自己习惯的ThinkPad,这种变革的意义是深远的。  

  “A版”ThinkPad E30可以看作是一个宣言:传统的世界即将消逝,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多彩世界正在敞开大门。未来的商务笔记本电脑,不再是一成不变,而是充满着个性选择的新天地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0

关注

27

粉丝

2671

主题
精彩推荐
热门资讯
    网友晒图
      图文推荐
        • 微信公众平台

        • 扫描访问手机版

        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水窝ibm

        GMT+8, 2025-1-12 08:56 , Processed in 0.075740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        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        © 2001-2022 Comsenz Inc.